30 歲,原來沒那麼可怕

最近參加朋友的 30 歲生日,他說自己是個內向者,這是他第一次為自己舉辦生日派對,因為 30 歲似乎是個特別的里程碑。

還記得十幾歲的我,特別期待 20 歲,好像成年之後,就能夠往自由更靠近一點。二十幾歲的時候,越來越沒那麼期待過生日,因為每許一次願,就代表著 30 歲越來越近了。

我想 30 歲之所以令人卻步,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社會的壓力。在台灣,我常感覺到年齡就像一把尺,30 歲這個節骨眼,似乎代表著從愛情到婚姻,從探索到穩定。升遷、年薪、投資、買房、結婚、生育等這些關鍵字,常繚繞於耳。

這個月我即將滿 32 歲,身為一個踏入三字頭兩年的人,才發現其實 30 歲並沒有那麼可怕,剛好相反,我覺得我更喜歡三十幾歲的自己。

為什麼呢?想了想有以下幾個原因:

一、我活得更像我自己

二十幾歲的我,可能因為還在探索,自我還不夠穩定,也可能因為這個年紀仍會過度在乎他人的眼光與想法,常勉強自己,把自己變成不喜歡的模樣;害怕他人討厭,努力迎合社會的期待、證明自己的能耐。

到頭來才發現,努力值得肯定,但前提你是為了自己,而非證明給他人看。

三十歲的我,更明白自己想活出什麼模樣,於是能勇敢為自己做決定,看淡他人的期待與評價。我不符合社會定義的成功形象,但我活得更像我自己。

二、我更懂的照顧自己

二十幾歲的我,總把自己排在最後的優先順位。工作第一、力求表現、完美主義、想同時做好多件事。

結果就是週期性的 burnout,身心能量被消耗殆盡,甚至開始嚴重地懷疑自己。 等到身體出狀況、心理生病了,才驚覺少了健康的身心,我什麼都做不了。

總是要親自經歷幾次摔跤、生命的低谷,才如大徹大悟,決定好好看待自己的身心健康。三十幾歲的我,練習放過自己、放下完美,學習療癒、正念、無所事事,有些事做到 80 分即可,保留些時間精力給已經很努力的自己。

三、與原生家庭有更好的關係

二十幾歲時候,與原生家庭有過一段時間的冰河時期。翻出過去的傷、太過尖銳的指控、無法溝通的需求。那時候的我為了保護自己,只懂的反抗與疏離,但同時又難受與充滿罪惡感。

與原生家庭和解,需要先壯大自己、學習相關的知識,然後不放棄的溝通。好多年之後,我從一個不想回家的女兒,變成每兩週主動打電話與爸媽分享生活。

三十幾歲的我,擁有我需要的心靈空間,來自爸媽的尊重與支持,同時也用我的方式,雖然隔著太平洋,但仍與家人保持聯繫與關心。

四、懂得選擇合適的愛情

二十幾歲的我,嚮往一見鍾情、命中註定的愛情。對浪漫關係的渴望,來自生理的驅動、周遭朋友的影響,以及那份想感受到被愛的需求。

經歷過好幾次心碎、歇斯底里、對愛情失望後,才明白浪漫關係要從修復與自己的關係開始。於是開始學習了解自己、珍惜自己,然後學習判斷合適的另一半、建立我對理想關係的定義。

三十幾歲的我已經結了婚,正式從「我」到「我們」,但也不忘提醒彼此要先看重自己。只要喜歡與自己在一起,不管有沒有伴,都是最好的際遇,並相信適合自己的,總會在該來的時候到來。

五、我感到更自由與獨立

雖然二十幾歲就已經在外面租房子自己生活,但是到了三十歲之後,才更感到獨立與自由。

自由與責任是一體兩面,二十幾歲的自己只嚮往自由卻害怕責任,三十歲的我學會對自己負責,對自己的健康、事業、愛情、生活等各種選擇負責,於是也擁有那份全然的自由。

關於獨立,因為更懂的與家人、社會劃清界線,也因為對自己更加了解,於是從二十幾歲的經濟獨立,逐漸轉變成三十幾歲的心靈獨立,信任自己的決定、信任自己的心。

六、我變得更加柔軟

二十幾歲的我就像綻放的煙火,想被肯定、想被看見、想閃閃發光。後來才理解,那樣的光芒有時候會刺眼、會灼傷他人與自己。

三十幾歲的我學會蹲低、學會柔軟,學會沈默也是金。過去商學院的訓練讓我成為外向者,後來才發現自己更喜歡當個內向者。不需要總是被看見、不需要總是發言、不需要爭取那些標籤或名號。

比起煙火,我更想當緩緩燃燒的營火,或許無法照亮整個夜空,但能溫暖周圍我在乎與需要的人


或許你正值你的二十好幾,或許你跟我一樣處於三字頭,也或許你已經多吃了我好多年的柴米油鹽。

不管你現在是幾歲,不管社會如何用年齡那把尺對你品頭論足,我深深相信,活在自己時區、用自己步調探索生命的人,總是最令人著迷,也總是能分享屬於他的智慧

別著急,該學會的你總會學會,每個人的速度不同,那些跌倒、迷失,是為了讓你最終航向那更清晰與平靜的未來。

Previous
Previous

我如何決定要(跟這個人)結婚

Next
Next

如何確定藝術治療就是我要的?關於三十歲轉職的5大Q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