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錯的人?

有大約一年的時間,我一個對象換過一個對象,甚至嘗試過跨文化戀情,但每一段關係,總在短暫的幾個月後消失在我的生命裡。

每一次都以為「這次會不同。」到最後卻不斷問:「為什麼,我總是遇到錯的人?」期待飛得高,一次次墜落就破碎的更慘,到最後,你不敢或沒有能力再飛了。

因為關係維持不長,結束的時候不算撕心裂肺,比較像是一種慢性病,在心裡隱隱作痛,也一點點吞噬掉你對感情、對自己的信心,懷疑是自己運氣太背、是現存好男人太少,還是自己他媽的就是一個很爛的伴侶。

我花了很多時間跟朋友哭訴、很多執迷不悟又再次摔跤的經驗,很認真的上課學習,才好不容易認清:

不是我運氣太背、不是現存好男人太少、我也不是他媽的爛人。而是我談戀愛的動機根本不對。

「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錯的人?」真正的問題應該是:「我是帶著什麼動機談戀愛?」或「我是因為什麼而戀愛?」

談戀愛帶著錯誤的動機或理由,很大的機率會讓每一段關係總以失敗收場。因為你沒有用準備好的自己,去真正地愛對方。

你以為那是愛,其實你是在利用愛,來填補自己心靈的空虛或逃避你的害怕。


以我為例,過去那些長長短短深深淺淺的感情,往往藏著幾個錯誤的戀愛動機:

一、來自情感的匱乏或需求,害怕孤單

有些人害怕一個人,做什麼事情總想找人一起,心情不好總想要有人陪伴或傾訴。或對單身感到厭倦,想念在關係中的親密感、被對方視為特別的存在。這樣的人容易跟前任藕斷絲連、降低選擇伴侶的標準,或不斷騎驢找馬,但最終往往傷害對方與自己。

而以我來說,剛分手的時候最容易因為「害怕孤單」而開始腦袋不清楚、衝動進入一段曖昧或正式的關係。

結束一段掏心掏肺的感情,好長一段時間半夜一個人睡不著,一閉上眼就想到過去美好的種種;經過以前常去的約會地點就忍不住掉下眼淚。只要一個人,腦袋就開始胡思亂想難過到不行,原來心痛是這樣的感覺。

這時候的我,特別想要有人陪,開始想嘗試交友軟體,或到酒吧碰碰運氣。心情不好就打給身邊對自己好一點的異性友人,或更容易接受他人的追求。因為我好懷念被呵護、有人安慰,做什麼都能一起的日子。

一個個約會對象,我心底知道他們其實不是最適合自己的人,但我只是想要有人陪,或許試試看也可以?

但其實根本不可以。最後總會有人突然清醒,結束這段關係或慢慢漸行漸遠。然後,我又要再適應一次「一個人」的生活,甚至對方會覺得被自己利用或傷害。回頭看,往往後悔到不行。

它的副作用,是讓你覺得自己是個爛人,對自己更加沒有自信。或讓你對愛情再次失望,怎麼又遇到錯的人?

二、用愛來填補心靈上的空虛,證明我值得被愛

有好長一段時間,我並不愛我自己。我只看到自己的不好,完美主義,自卑感纏身,我常常覺得自己「不夠」,我常常覺的自己不值得被愛,但又害怕他人不喜歡自己。

所以當我遇到一個真的欣賞我,會看著我眼睛發光的人、說出我哪裡哪裡很棒的對象,我便很容易陷進去。

當然,我們一開始談戀愛,總是被對方美好的特質所吸引,所以一開始都以為未來一切光明美好。

但真正的問題,會出現在開始交往之後。一個對自己沒有自信、不愛自己的人,常常是脆弱與不穩定的,可能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有很大的情緒,特別需要對方的陪伴,或需要對方用「我的方式」來證明他夠愛我。因為我需要透過他的愛,來感受到自己「有價值」、「夠好」。

而往往,這會不斷消磨對方的愛、消磨掉過去你們累積的一切。

你會同時想要索取很多很多的愛(因為自己對愛的匱乏,同時對方的愛好像永遠不夠),但同時又自責自己怎麼可以這樣。罪惡感與情感的消磨加起來,最終會兩敗俱傷。

「你還愛我嗎?」你問,「我不知道。」對方回答,「可能還愛,但那份愛上面,被很多負面、可怕的東西覆蓋著,好像已經看不清了。」

有一天,你們不得不分開,因為再不分開,兩個人都要不成人形了。

三、來自家人、朋友、年紀等社會壓力

例如:因為快 30 歲了應該趕快找個能結婚生子的伴;因為家人希望你跟「門當戶對」的對象在一起;因為跟對方在一起那麼久了,不結婚好像很怪……。然後便在短時間內,做了一個你並非打從心底認同的決定。

大學開始,我自認自己比較屬於反社會份子,往往違背父母期待或不照規則出牌,但當年紀漸漸快變成 3 開頭,還是會開始有壓力。

畢竟我們仍然生活在用這些規則支撐起來的社會結構,跟別人不同,就要承受許多負面情緒、輿論與標籤,甚至引起家庭革命。

但人生終究是自己的,為了滿足他人期待、因為害怕跟別人不同,而做出背叛自己的決定,那麼至此之後,都必須因此受苦,在夜闌人靜的時候,你會默默地懷疑直著自己、懷疑著世界。

要馬就此麻痺自己的心,告訴自己:「人生就是如此。」或最後仍然結束了關係,讓彼此(或甚至是他們的孩子或身邊的人)傷痕累累,懷疑這好多年的光陰到底去了哪裡。


在以上的文字中,你或許也看見了自己或伴侶曾經在關係中的模樣,也可能慢慢撥雲見霧當初那些失敗的關係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。

一段失敗的關係,常常不只是你自己的問題,對方也可能正因為錯誤的動機而遇見了你。

而錯誤的動機,源頭都來自於我們尚未與自己建立良好的關係,負起責任去了解自己、愛自己。

當我們總是想透過愛情來填補自己的孤獨、自卑、缺陷,或藉此逃避對生命負起責任、面對自己的課題,抑或還不夠成熟去分辨他人與自己期待,有能力與勇氣為自己做決定。那麼迎來的,往往都是不健康或傷痕累累的愛情。

這些失敗的關係,不是完全都沒有愛、沒有真心真意,但因為內心的匱乏,因為對這段關係有著錯誤的期待,讓原本可能好好發展的關係,被這些東西消磨殆盡。

諮商師 Barbara de Angelis 曾在《Are You the One For Me?》提出,當你:

一、因為愛自己以及認真經營自己的生活,而有足夠的愛與能量與他人分享。
二、準備好透過愛情更認識自己,提升自己(儘管過程可能會心痛且不容易。)

就代表你已經具備去建立一段健康關係的基本條件了。當然,仍不保證這樣感情一定會永遠幸福快樂,但一段「健康的關係」本非一帆風順,但至少,你不會因為一次次關係的失敗,而越來越懷疑自己,對愛失望。

而是透過一次次愛的練習,越來越堅強與勇敢、越來越了解愛的模樣。

兩個匱乏的人,加在一起也無法變得完整,0.5+0.5 <1。

健康的愛是 1+1>2,是兩個完整、愛自己的人,進而有能力去愛對方,讓彼此一起變得更好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工作不開心的六個徵兆,你正在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嗎?

Next
Next

我很幸運進入台大,同時也因這份幸運深受囹圄——我的憂鬱症故事